2021-12-23來源:海文考研
考點一:哲學基本問題
恩格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的關系問題?!?/span>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 思維和存在何者*一性: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tài):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的兩個派別: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主張“
2.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3. 根據對世界存在狀態(tài)不同的理解:劃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辯證法:堅持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堅持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是否承認矛盾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根本對立的焦點。
考點二:意識觀
1. 意識產生的條件:
a.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沒有人腦就沒有意識);b.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意識的本質:
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tǒng)一。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
3、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
馬克思:“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span>
4、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表現在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上。
*一,從意識起源來看,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物。第二,從生理基礎上說,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第三,從意識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這樣一種特殊物質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b.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考點三:實踐觀
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特征:直接現實性;自覺的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的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最基本);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
4.實踐的地位: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
5.實踐的作用:實踐使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分化與統(tǒng)一;實踐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考點四: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
1.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lián)結、相互制約的。這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 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辨證認識的實質所在。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要求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tǒng)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內容來源于網絡,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權必刪!)